(所有圖片轉載自BGG網站)
「放羊的孩子(The Boy Who Cried Wolf)」遊戲為2016年由臺灣桌遊設計師徐彬峰所設計的派對遊戲,遊戲過程歡笑趣味。遊戲中玩家們扮演著牧羊童,須將每天山上牧羊的情況提供給其他牧童們知曉。遊戲進行時,玩家們透過吹牛的方式將卡牌傳遞給其他任一玩家,想辦法讓自家蒐集到正分的羊卡,讓其他玩家蒐集到負分的狼卡。此外,若取得牧羊童、獵人或牧羊犬卡,則可讓自家分數出現不同情況的逆轉效果。當卡牌堆的卡牌耗盡時,遊戲即告結束,玩家們分別計算自家所獲得的累積分數,分數最高者即為遊戲贏家。
遊戲內容物
牧羊童卡(4張)
獵人卡(4張)
狼卡(10張)
羊卡(24張,1分、2分、3分各8張)
牧羊犬卡(6張)
遊戲人數
3~6人
遊戲玩法
玩法一:自吹自擂
1.遊戲準備
根據玩家人數,將規定種類數量的卡牌取出。將所有取出的卡牌正面朝下集中洗勻,每位玩家各分發2張成為手牌,剩下的卡牌堆則正面朝下置於桌面中央備用
有關不同玩家人數,須取出的卡牌種類數量規定如下:
玩家 人數 |
牧羊童 |
獵人 |
狼 |
羊1 |
羊2 |
羊3 |
牧羊犬 |
3位 |
3 |
3 |
7 |
5 |
5 |
5 |
3 |
4位 |
3 |
3 |
8 |
6 |
6 |
6 |
4 |
5位 |
3 |
3 |
9 |
7 |
7 |
7 |
5 |
6位 |
4 |
4 |
10 |
8 |
8 |
8 |
6 |
由年紀最輕的玩家擔任起始玩家,從起始玩家開始,依順時針方向,各玩家輪流依序進行
2.遊戲進行
玩家在進行其行動回合時,包括下列2個階段:
(1)抽取卡牌
玩家從卡牌堆上方抽取1張卡牌加入手牌,若此時手牌中有「狼」卡或「牧羊犬」卡,須學狼或狗其中1種動物叫一聲
(2)打出卡牌
玩家從手牌中打出1張卡牌,正面朝下置於任一其他玩家面前桌上,並進行卡牌內容宣告,宣告的內容可以是羊、狼、牧羊犬、獵人及牧羊童(如:這是一隻羊、這是一位牧羊童)
此時,收到卡牌的玩家有下列2種選擇:
A.接收
收到卡牌的玩家將卡牌翻開,正面朝上置於其面前桌上
B.拒收
收到卡牌的玩家將卡牌退回至出牌玩家,由出牌玩家將卡牌翻開,正面朝上置於其面前桌上
收牌玩家在決策過程中,出牌玩家可使用表情、肢體語言、說話等方式來提示對方
當收牌玩家做出決策並執行行動後,由原出牌玩家的左手邊玩家擔任出牌玩家,繼續進行遊戲
3.遊戲相關規定
(1)若遊戲結束時,玩家面前桌上出現N張狼卡
每張狼卡皆可讓1張最高分數羊卡變成負分
(2)若遊戲結束時,玩家面前桌上出現N張牧羊童卡
可將玩家所得分數正負對調N次(即偶數張可維持原先所得分數)
4.遊戲結束
遊戲持續進行至卡牌堆的卡牌耗盡時即告結束,玩家們分別計算自家面前桌上卡牌所獲得的累積分數,分數最高者即為遊戲贏家
有關各種卡牌的特殊技能及計分方式,規定如下:
種類 |
特殊技能及計分方式 |
羊1 |
遊戲結束時,可獲得1分 |
羊2 |
遊戲結束時,可獲得2分 |
羊3 |
遊戲結束時,可獲得3分 |
狼 |
遊戲結束時,須將自家1張最高分數的羊變成負分 |
牧羊犬 |
可立即將任一玩家(包括自家)面前桌上的任何1張卡牌移置另一位玩家(包括自家)面前桌上 |
獵人 |
遊戲結束玩家計分時,每個自家獵人可消滅自家1匹狼(即將自家的此2張卡牌互相抵銷,不計分) 若只有獵人無狼,須扣減3分 |
牧羊童 |
遊戲結束玩家計分完成後,正負分將進行對調(即正分變負分,負分變正分) |
5.進階規則
(1)使用羊的特殊技能
玩家在取得羊卡後,須立即執行其特殊技能。有關3種羊的特殊技能,規定如下:
A.羊1:所有玩家將1張手牌傳遞給其左手邊玩家
B.羊2:所有玩家隨機從其右手邊玩家手中抽取1張手牌
C.羊3:持有玩家須從自家手牌中挑選1張卡牌公開其內容
(2)立即模仿動物叫聲
若玩家因使用羊1或羊2的特殊技能,使得自家手牌出現狼或牧羊犬時,須立即學狼或狗其中1種動物叫一聲
玩法二:以訛傳訛
1.遊戲準備
根據玩家人數,將規定種類數量的卡牌取出。將所有取出的卡牌正面朝下集中洗勻,抽取等同玩家人數的卡牌,將其移除遊戲(即3位玩家進行時移除3張,4位玩家進行時移除4張,5位玩家進行時移除5張,6位玩家進行時移除6張),剩下的卡牌堆則正面朝下置於桌面中央備用
有關不同玩家人數,須取出的卡牌種類數量規定如下:
玩家 人數 |
牧羊童 |
獵人 |
狼 |
羊1 |
羊2 |
羊3 |
牧羊犬 |
3位 |
3 |
3 |
7 |
5 |
5 |
5 |
3 |
4位 |
3 |
3 |
8 |
6 |
6 |
6 |
4 |
5位 |
3 |
3 |
9 |
7 |
7 |
7 |
5 |
6位 |
4 |
4 |
10 |
8 |
8 |
8 |
6 |
由年紀最輕的玩家擔任起始玩家,從起始玩家開始,依順時針方向,各玩家輪流依序進行
2.遊戲進行
玩家在進行其行動回合時,包括下列2個階段:
(1)抽取卡牌
玩家從卡牌堆上方抽取1張卡牌,並進行秘密察看
(2)打出卡牌
玩家在秘密察看卡牌內容後將其打出,正面朝下置於任一其他玩家面前桌上,並進行卡牌內容宣告,宣告的內容可以是羊、狼、牧羊犬、獵人及牧羊童(如:這是一隻羊、這是一位牧羊童)
此時,收到卡牌的玩家有下列2種選擇:
A.接收
收到卡牌的玩家將卡牌翻開,正面朝上置於其面前桌上
B.轉送
收到卡牌的玩家將卡牌秘密察看後,傳遞給另一位尚未看過此張卡牌的玩家
若第2位被傳遞的玩家仍然拒收,則須將此張卡牌退回至行動(原出牌)玩家,由行動(原出牌)玩家將卡牌翻開,正面朝上置於其面前桌上
收牌玩家在決策過程中,出牌玩家可使用表情、肢體語言、說話等方式來提示對方
當收牌玩家做出決策並執行行動後,由原出牌玩家的左手邊玩家擔任出牌玩家,繼續進行遊戲
3.遊戲相關規定
(1)不使用羊卡特殊技能
(2)移除牧羊童卡(適合年紀較小玩家進行)
其他遊戲規定皆與玩法一相同
4.遊戲結束
遊戲持續進行至卡牌堆的卡牌耗盡時即告結束,玩家們分別計算自家面前桌上卡牌所獲得的累積分數,分數最高者即為遊戲贏家
有關各種卡牌的特殊技能及計分方式規定,除獵人卡外,皆與玩法一相同
5.進階規則
(1)立即模仿動物叫聲
玩家在抽取卡牌並秘密察看卡牌內容後,若出現「狼」卡或「牧羊犬」卡,須學狼或狗其中1種動物叫一聲。之後,再將其打出並宣告卡牌內容
(2)獵人未殺到大野狼
遊戲結束計分時,若玩家僅有獵人卡而未有狼卡,須扣減2分
玩法三:獵人殺狼
1.遊戲準備
與玩法一相同
2.遊戲進行
若玩家宣告內容後有模仿動物叫聲,在卡牌揭露前,其他持有獵人卡的玩家可將獵人卡展示,並宣告:「我是獵人,我要開槍將大野狼打死!」
若展示獵人卡的玩家不只一位,則以順位較接近行動玩家者優先
之後,將此張卡牌移置展示獵人卡的玩家面前桌上。此張卡牌將視為死亡,不會產生任何特殊技能
其他規則皆與玩法一相同
3.遊戲相關規定
與玩法一相同
4.遊戲結束
計算分數時,若此張卡牌為狼卡,表示獵人打中大野狼,可額外獲得3分;若此張卡牌非狼卡,表示獵人未打中大野狼,須額外扣減3分
遊戲結束時,手牌持有獵人卡的玩家若未打中大野狼,須額外扣減3分
其他規則皆與玩法一相同
遊戲主題與機制
放羊的孩子(The Boy Who Cried Wolf)遊戲可訓練玩家的推理判斷力及應變取捨力,屬於社會類的桌上遊戲。遊戲中所運用的機制包括「手上物件管理」及「組合收集」等,相當適合於朋友聚會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