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片轉載自BGG網站)
「披薩盒棒球(Pizza Box Baseball)」遊戲為2008年由Erik Smith所設計的策略遊戲,相當具有臨場氣氛。遊戲中玩家們扮演著兩隻棒球隊伍,雙方進行一場你來我往的棒球競技大賽。遊戲共進行九局,每局由客隊先攻,主隊後攻,每次進攻方具有三個出局數。當出現三個出局數後,雙方立即進行攻守交替。遊戲過程出現許多專業的棒球術語及詳細的棒球規則,並產生球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頗有身歷其境的感覺。遊戲在進行九局完成後結束,雙方加總各局分數,分數最高者即為遊戲贏家。此外,遊戲尚分成A、AA、AAA及PRO等四個等級,以滿足不同程度的玩家們的需求。
遊戲內容物
遊戲圖板(1個)
打擊策略卡(8張,紅、藍各4張,揮棒1張,選球1張,盜壘1張,觸擊1張)
投手策略卡(50張,紅、藍各25張,好球10張,壞球15張)
打者優勢結果卡(52張,包括安打、出局、失誤、保送等)
皆無優勢結果卡(36張,包括安打、出局、失誤、保送等)
投手優勢結果卡(72張,包括安打、出局、失誤、保送等)
跑壘結果卡(10張,7張成功,3張失敗)
投手種類卡(12張,紅、藍各6張,包括5名先發投手及7名後援投手)
球員指示物(17個,紅4個、藍4個、白5個、綠4個)
計分標記(數十個,包括「0」~「10」等數字)
遊戲人數
2~6人,以2人最理想
遊戲玩法
1.將遊戲圖板置於桌面中央,投手策略卡及三種優勢結果卡洗勻後正面朝下置於圖板上的對應位置。將玩家分成紅、藍兩隊(決定方式見2.說明),各隊領取2張打擊策略卡(「SWING」及「TAKE」),並將對應顏色指示物置於圖板上的球場一、三壘兩側休息區,白色指示物置於圖板上的球場本壘後側的出局區,計分標記則置於圖板旁邊備用。在基本規則(A等級)中,其餘的打擊策略卡(「STEAL」及「BUNT」)、跑壘結果卡、投手種類卡及球員指示物(綠)則暫先移除遊戲
2.有關選擇客隊及主隊的方式為:由年紀較輕的玩家從圖板上的紅色投手策略卡牌堆中抽選1張正面朝下置於桌面,在年紀較長的玩家大聲喊出「SWING」或「TAKE」後,將此卡牌翻至正面,根據雙方代表的方框顏色搭配結果決定。若雙方代表的顏色相同(黑黑或白白),由年紀較輕的玩家擔任客隊(先攻)。若雙方代表的顏色不同(黑白或白黑),則由年紀較長的玩家擔任客隊(先攻)
年輕玩家所選 |
年長玩家所喊 |
搭配結果 |
||
STRIKE |
黑 |
SWING |
黑 |
黑黑 |
BALL |
白 |
SWING |
黑 |
白黑 |
STRIKE |
黑 |
TAKE |
白 |
黑白 |
BALL |
白 |
TAKE |
白 |
白白 |
3.兩位玩家分別對坐在圖板兩邊,由藍隊先攻(客隊),紅隊後攻(主隊)。進行時攻方取出2張打擊策略卡,守方則從圖板上的對應顏色投手策略卡牌堆上方抽取5張投手策略卡。接著,由攻方正面朝下打出一張打擊策略卡,同時守方正面朝下打出一張投手策略卡,雙方同時將策略卡置於圖板右下方的球場內野區內。之後,雙方同時將卡牌翻開,根據對戰組合結果翻開對應的優勢結果卡。有關四種對戰結果說明如下:
投手策略 |
方框 |
打擊策略 |
方框 |
對戰結果 |
方框 |
STRIKE (好球為主) |
黑 |
SWING (積極出棒) |
黑 |
皆無優勢 |
黑黑 |
BALL (壞球為主) |
白 |
SWING (積極出棒) |
黑 |
投手優勢 |
白黑 |
STRIKE (好球為主) |
黑 |
TAKE (耐心選球) |
白 |
投手優勢 |
黑白 |
BALL L (壞球為主) |
白 |
TAKE (耐心選球) |
白 |
打者優勢 |
白白 |
4.優勢結果卡中,白底所示內容即為基本規則(A等級)及進階規則一(AA等級)的對戰結果。卡牌內容包括棒球術語及球場圖像,棒球術語包括安打、出局、失誤、保送等,圖像中的四個壘包框中,若為黑框表示該壘上跑者具有優勢,白框則表示該壘上跑者不具優勢,圖像中的綠色內野區內數字則表示具有優勢的跑者可推進的壘包數(None表推進0個壘包,+1表推進1個壘包,+2表推進2個壘包,+3表推進3個壘包)。玩家根據優勢結果卡的內容,將代表自家顏色的球員指示物置於圖板上對應壘包區及休息區內,白色指示物置於圖板上出局區及得分區的對應數字圓圈上,並將對應的計分標記置於圖板計分區內該隊各局分數、總得分、總安打及總失誤空格內
5.每次對決後,守方將打出的投手策略卡正面朝上置於面前,待該半局結束後,再將所有的投手策略卡正面朝上置於圖板上的棄牌區,無論有無打出。若玩家5張投手策略卡已打出而該局仍未結束,守方可從圖板上的投手策略卡牌堆上方再抽取3張投手策略卡使用。若打完後該局仍未結束,則在該局往後攻方每一位打者上場時,從投手策略卡牌堆上方抽取1張使用。至於優勢結果卡,則於每次翻開執行內容後,直接正面朝上放入圖板上的棄牌區
6.每半局結束時,雙方進行攻守交替。由原守方轉為攻方並取出2張打擊策略卡,原攻方則轉為守方並從圖板上的投手策略卡牌堆上方抽取對應顏色的5張投手策略卡,繼續進行攻防對決。每3局結束後,雙方玩家將所有投手策略卡正面朝下洗勻後重新置於圖板上的對應區(投手策略卡棄牌區內淨空)。每6局結束後,雙方玩家將所有投手策略卡及三種優勢結果卡洗勻後正面朝下重新置於圖板上的對應區(投手策略卡及三種優勢結果卡棄牌區內淨空)
7.遊戲在進行九局完成後結束,雙方加總各局分數,分數最高者即為遊戲贏家。若雙方分數相同,則將進入延長賽局。球賽可無限制延長,直到雙方分出勝負為止。若延長局數達到3或6局,仍須進行前述重新洗牌的動作
8.進階規則一(AA等級):戰術升級
(1)打擊策略卡加入「(STEAL)」及「(BUNT)」,有關四種對戰結果說明如下:
投手策略 |
方框 |
打擊策略 |
方框 |
對戰結果 |
方框 |
STRIKE (好球為主) |
黑 |
BUNT (觸擊) |
黑 |
皆無優勢 |
黑黑 |
BALL (壞球為主) |
白 |
BUNT (觸擊) |
黑 |
投手優勢 |
白黑 |
STRIKE (好球為主) |
黑 |
STEAL (盜壘) |
白 |
投手優勢 |
黑白 |
BALL L (壞球為主) |
白 |
STEAL (盜壘) |
白 |
打者優勢 |
白白 |
(2)若打擊策略卡為「STEAL」則須加入跑壘結果卡,即將所有跑壘結果卡洗勻,正面朝下置於圖板旁邊靠近「打者優勢結果卡」的位置。要注意的是,攻方只能由一壘發動盜壘至二壘。另外,在進行對戰結果檢定前,先進行盜壘檢定,有關三種盜壘結果說明如下:
投手策略 |
方框 |
打擊策略 |
方框 |
盜壘結果 |
STRIKE (好球為主) |
黑 |
STEAL (盜壘) |
白 |
翻一張跑壘結果卡,若為「安全(SAFE)」即盜壘成功,若為「出局(OUT)」則盜壘失敗 |
BALL (壞球為主) |
白 |
STEAL (盜壘) |
白 |
翻一張跑壘結果卡,若為「安全(SAFE)」即盜壘成功,若為「出局(OUT)」則盜壘失敗 |
BALL (壞球為主) + PITCHOUT (調球,由守方喊出) |
白 |
STEAL (盜壘) |
白 |
翻三張跑壘結果卡,若三張皆為「安全(SAFE)」即盜壘成功,否則為盜壘失敗 |
玩家只有在打出「BALL」時才能喊出「PITCHOUT」,當玩家執行完盜壘檢定後,須將所有跑壘結果卡重新洗勻,正面朝下置於原圖板旁邊位置
(3)若打擊策略卡為「BUNT」則無須加入跑壘結果卡,直接進行對戰結果檢定。要注意的是,攻方三壘有人時,不能使用觸擊。有關觸擊結果說明如下:
所翻開的優勢結果卡 |
打者觸擊結果 |
跑者結果 |
失誤、雙殺 |
失誤:安全上壘 雙殺:出局 |
壘上跑者優勢同原結果卡的內容 |
保送、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滾地球出局 |
出局 |
一、二壘上跑者有優勢(+1),三壘上跑者無優勢 |
三振出局、高飛球出局 |
出局 |
對壘上跑者皆無優勢 |
若打擊策略卡為「BUNT」,投手策略卡為「BALL」並喊出「PITCHOUT」,則對戰結果為「打者優勢」,須翻「打者優勢結果卡」並依其內容執行
(4)每半局結束後,若尚有投手策略卡未打出,可最多保留2張,於下局繼續使用,其它規則同A等級說明
9.進階規則二(AAA等級):打者升級
(1)攻方可排定棒次,每位打擊者上場時,將白色指示物置於圖板上打擊指示區的對應數字圓圈上。優勢結果卡中,淺藍底所示內容即為進階規則二(AAA等級)的對戰結果
(2)在第6局結束後,攻方可啟用代打,但只能代打第9棒。每隊各有三次啟用代打的機會,第一個代打者對戰結果示同第6棒的對戰結果,第二個代打者對戰結果示同第7棒的對戰結果,第三個代打者對戰結果示同第8棒的對戰結果。該代打者第二次以後進行攻擊時,則仍視同第9棒的對戰結果
(3)其它規則同AA等級說明
10.進階規則三(PRO等級):投手升級
(1)加入投手種類卡,各隊可選擇欲使用的先發投手及後援投手,後援投手至少須面對一名打者才能下場。先發投手分成三個等級,卡片上方代表先發投手類型(第一號~第五號),卡片右上方白底框代表先發投手,框內數字代表等級水準。後援投手分成兩個等級,卡片上方代表後援投手類型(包括長中繼、短中繼、特例、佈局及終結等),卡片右上方黑底框代表後援投手,框內數字代表等級水準。有關各類型投手的使用規定如下所示:
投手類型 |
投手等級 |
使用規定 |
第一號先發(Start #1) |
1 |
可投局數最多 |
第二號先發(Start #2) |
2 |
可投局數次多 |
第三號先發(Start #3) |
2 |
可投局數次多 |
第四號先發(Start #4) |
3 |
可投局數較少 |
第五號先發(Start #5) |
3 |
可投局數較少 |
長中繼(Long Relief) |
2 |
第5局前或延長賽時 |
短中繼(Middle Relief) |
2 |
第6局後 |
特例(Specalist) |
1 |
特殊對決1至2名打者 |
佈局(Setup) |
1 |
第7局及第8局 |
終結(Closer) |
1 |
第9局 |
(2)守方將目前所使用的投手種類卡置於圖板上對應位置,各局基本使用投手策略卡張數、可保留投手策略卡張數及額外使用投手策略卡張數皆須依照卡牌上的規定執行。若進行延長賽,雙方使用過的投手不能再上場。若守方使用佈局投手,則第10局時的用球數同第8局規定(在投手種類卡上方擺放「8」的計分標記)。第11局時的用球數同第9局規定(在投手種類卡上方擺放「9」的計分標記)。若進行延長賽,守方使用長中繼投手,須在該局一開始便啟用,用球數則同第1局規定。若進入下一局,則用球數同第2局規定,依此類推
(3)投手須擔任打擊,且打第9棒的位置。優勢結果卡中,最底下藍底所示內容即為進階規則三(PRO等級)投手擔任打擊的對戰結果
(4)其它規則同AAA等級說明
11.變體規則(3~6位玩家適用)
(1)3位玩家(主隊1人,客隊2人)
客隊兩人打擊時採互相輪流制(由年長者先),客隊先發投手由年輕者擔當,若客隊使用後援投手時亦採互相輪流制(由年長者先)
(2)4位玩家(主隊2人,客隊2人)
主隊及客隊兩人打擊時採互相輪流制(由該隊年長者先),先發投手由該隊年輕者擔當,若兩隊使用後援投手時亦採互相輪流制(由該隊年長者先)
(3)5位玩家(主隊2人,客隊3人)
主隊及客隊打擊時採互相輪流制(主隊由年長者先;客隊由該隊最年長者先,接著由次年長者,之後再由最年輕者),先發投手由主隊年輕者及客隊最年輕者擔當,若使用後援投手時亦採互相輪流制(主隊由年長者先;客隊由該隊最年長者先,接著由次年長者,之後再由最年輕者)
(4)6位玩家(主隊3人,客隊3人)
主隊及客隊三人打擊時採互相輪流制(由該隊最年長者先,接著由次年長者,之後再由最年輕者),先發投手由該隊最年輕者擔當,若使用後援投手時亦採互相輪流制(由該隊最年長者先,接著由次年長者,之後再由最年輕者)
遊戲主題與機制
披薩盒棒球(Pizza Box Baseball)遊戲可訓練玩家們的創造想像力、行動反應力及應變取捨力,並提供玩家們許多專業的棒球知識,屬於健體類的桌上遊戲。遊戲中所運用的機制包括「模擬」及「同時行動選擇」等,相當適合在家庭及聚會場合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