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片轉載自BGG網站)
「大魚吃小魚(Piranhas)」遊戲為2012年由Reiner Knizia所設計的親子遊戲,遊戲過程簡單有趣。遊戲背景為一熱鬧的海底世界,這裡有各種不同顏色大小的魚,還有兇猛的食人魚。在這海底世界裡,大魚可以吃小魚,食人魚可以吃新鮮魚,正準備開始進行一場瘋狂的食魚大賽。遊戲進行時無先後順序,玩家們透過相同顏色的大魚吃小魚,食人魚吃與自己不同顏色的魚等原則,想辦法將自家牌堆的卡牌儘快置放在中央目標卡牌上方,最先將自家牌堆出盡的玩家即為遊戲贏家。
遊戲內容物
新鮮魚卡(45張,每張各有3種不同顏色大小的魚)
食人魚卡(8張,包括紅、黃、藍、綠、棕、紫、黑、白8種顏色)
遊戲人數
2~4人,以3~4人最理想
遊戲玩法
1.遊戲準備
(1)由最近在水中出現的玩家擔任發牌玩家,發牌玩家將所有卡牌正面朝下集中洗勻,將其中1張卡牌正面朝下置於桌面中央,成為目標卡牌,將剩下的卡牌平均分發給每位玩家(3位玩家進行時,須將多出的1張卡牌移除遊戲)
(2)各玩家將分發的卡牌正面朝下集中形成卡牌堆置於手上,當發牌玩家喊出「1、2、3、開始!」後,發牌玩家將桌面中央的目標卡牌翻至正面,所有玩家則將自家手上卡牌堆最上方的1張卡牌翻至正面
2.遊戲進行
(1)遊戲無先後順序,所有玩家同時進行。行動玩家將目標卡牌的圖像與自家手上已翻面卡牌的圖像進行對照,若符合出牌原則,則將自家卡牌覆蓋在原目標卡牌上
有關出牌原則規定如下:
若皆為新鮮魚卡牌:自家卡牌圖像上其中1種顏色的新鮮魚,須較目標卡牌上對應顏色的魚大
若皆為食人魚卡牌:自家卡牌可直接覆蓋在目標卡牌上方
若目標卡牌為新鮮魚卡牌,自家卡牌為食人魚卡牌:自家卡牌圖像上食人魚的顏色,須與目標卡牌圖像上3種新鮮魚的顏色皆不同
若目標卡牌為食人魚卡牌,自家卡牌為新鮮魚卡牌:自家卡牌圖像上3種新鮮魚的顏色,須皆與目標卡牌圖像上食人魚的顏色不同
卡牌上共出現四種不同大小的魚,游的方向不一樣。最大跟次小的魚往左邊游,次大跟最小的魚往右邊游
(2)當玩家手上卡牌堆已翻面的卡牌覆蓋在目標卡牌上時,須大聲喊出規定話語。有關不同情況下,玩家須喊出的話語規定如下:
若皆為新鮮魚卡牌:須喊出此兩張卡牌相同顏色魚的顏色名稱(如「黃色」)
若皆為食人魚卡牌:須喊出「食人魚」
若目標卡牌為新鮮魚卡牌,自家卡牌為食人魚卡牌:須喊出「食人魚」
若目標卡牌為食人魚卡牌,自家卡牌為新鮮魚卡牌:須喊出「新鮮魚」
(3)當玩家將手上卡牌堆已翻面的卡牌覆蓋在目標卡牌上後,可立即再將手上卡牌堆上方的1張卡牌翻至正面,繼續進行遊戲。若玩家手上卡牌堆已翻面的卡牌無法打出時,可將此卡牌一直拿在手裡,直到出現可覆蓋的目標卡牌為止。或是將此張卡牌正面朝上丟置自家面前桌上的棄牌堆上方,並再將手上卡牌堆上方的1張卡牌翻至正面。當玩家手上的卡牌堆出盡後,才能將自家面前桌上的棄牌堆拿起,正面朝下置於手中,並將手上卡牌堆上方的1張卡牌翻至正面,繼續進行遊戲
(4)在玩家喊出話語後,其他玩家可暫停並察看此覆蓋在目標卡牌上的卡牌是否符合出牌原則。若有玩家發現該玩家出錯牌時,可喊「出錯牌」。此時,所有玩家皆須暫停並察看。在經過其他所有玩家察看後,根據覆蓋在目標卡牌上的卡牌是否符合出牌原則,決定後續行動
A.若玩家所出的卡牌符合出牌原則(喊「出錯牌」的玩家須接受懲罰)
喊「出錯牌」的玩家須從目標卡牌堆最上方拿取3張卡牌,正面朝上置於自家面前棄牌堆上方
B.若玩家所出的卡牌不符合出牌原則(出牌玩家須接受懲罰)
出牌玩家須將所打出的卡牌,正面朝上置於自家面前棄牌堆上方。同時,另外再從目標卡牌堆最上方拿取2張卡牌,正面朝上置於自家面前棄牌堆上方
當玩家接受懲罰後,以目前目標卡牌堆最上方的卡牌為新的目標卡牌。在所有玩家喊出「1、2、3、開始!」後,繼續進行遊戲
3.遊戲結束
遊戲持續進行至當有玩家手上的卡牌堆及自家面前桌上的棄牌堆皆出盡時即告結束,並由此玩家成為遊戲贏家。若所有玩家皆無法將自家牌堆出盡,則比較各玩家所剩下的卡牌張數,數量最少者即為遊戲贏家。若出現平手局面,則由平手玩家共同贏得遊戲勝利
遊戲主題與機制
大魚吃小魚(Piranhas)遊戲訓練玩家們的觀察辨識力及推理判斷力,屬於自然類的桌上遊戲。遊戲中所運用的機制包括「圖案識別」等,相當適合在家庭及朋友聚會場合中進行。